出人意料的常识

宏盈:丁艳萍
 

  

  临睡前看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常识”。其中有一例子是这样的:城市发展了,经常出现堵车现象,常识告诉我们,这是道路不够,如果道路设计合理,路修得又多又宽,堵车现象自然就会减少。的确,许多城市正是依据这种常识来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的。

  可是结果呢?不管我们有没有车,当你行走在路上时,你总会嫌堵。就像容桂的路一样,从我来容桂的第一天,我就发现有些地方在修路,在拓宽,到现在也还是有很多条路在修在拓宽。但是,车辆的堵塞似乎还在依旧。而去过香港或澳门的朋友,大家一定会有深刻的印象,无论在香港还是在澳门,市区的街道非常狭小,很多地方,而且是在聚居区都只有一条单行车道,但是,在那里很少见到堵车的现象,也很少有司机急燥地鸣喇叭。

  造成这样的差别,这其中自然有很多因素,政策的不同,习惯不同,素质不同等等,但终究归于一个“常识”。

  所谓“常识”,我特意百度了一下。常识------普通的知识;众所周知的知识,一般的知识。一是指与生俱来、毋须特别学习的判断能力,或是众人皆知、无须解释或加以论证的知识;另一意思是指对一个理性的人来说是合理的知识,即“日常知识” 。

  很多时候,不论我们是以何种身份,或是在何种环境或场合,我们常常以一种与生俱来的,大众化的思维去理解、思考和解决问题。而这样做的后果却是,不但没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却反而引发出了更多的问题。

  在企业管理中,当我们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往往会依据现实的情况及要达成的目标或目的制定一些方案或是规范。在这过程中,我们不免就会犯下前文所列举的错误:不断地修路。

  因为,我们都忽视了一个概念,就是常识的另一层面的涵意:”对一个理性的人来说是合理的知识”。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制定方案时是否真正理解并思考过“合理”??什么是合理?做到怎样才算是合理?曾仕强在《中国式管理》中非常强调“合理”两个字。他说任何管理中的决策和行为,甚至任何人的行为都是没有对错之分的,而只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咋一听,这似乎让人有点头晕,不知所云。可是仔细想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像小时候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我最喜欢问爸爸的一句话就是:哪个是好人,哪个坏人?当时,只是单纯地以好坏来区分和解读。到现在才明白,在那种历史的环境下,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化,才知道,很多东西都是必然的,只有合理的才会更长久。好与坏是两个截然的对立,好,相对于坏来说,其实也是坏,所以,也就根本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了。而合理,我认为那是一种平衡。在大环境中的平衡,在各个对立面之间保持的平衡。

  只有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在用常识解决问题时,在用常识理解和制定政策时,才会思考得更多,考虑得更周全。要知道,那些大家看起来所熟知的那些无须论证的知识,绝非那么简单。而平衡与合理无疑是考验我们能力与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